AD
首页 > 财富故事 > 正文

男子牛市资产膨胀60倍

[2016-02-19 12:2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  阅读量:7556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5月的一天,在完成最后一手股票交易之后,于海滨飞赴日本,开始享受东京之旅。一年多前,这样的境外旅行对他而言还有些奢侈。但现在,一切都已改变,在这轮牛市里,他凭借...

 导读:虽然股市震荡引来诸多股民不满,甚至有人因此倾家荡产,产生轻生念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牛市风行的时候,也有人赚了金钵满。

    5月的一天,在完成最后一手股票交易之后,于海滨飞赴日本,开始享受东京之旅。一年多前,这样的境外旅行对他而言还有些奢侈。但现在,一切都已改变,在这轮牛市里,他凭借自己的操作,完成了一场财富逆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28岁的年轻人将自己的财富放大了60倍。

  于海滨常常利用早晨坐地铁上班的时间,用手机查看财经新闻和上市公司公告。这场股市盛宴把中国人的财富无限放大,正在造就一代人的财富梦。这些梦或盲目,或清晰,或破碎。

  高利贷

  2014年2月,于海滨已经开始为新一轮的牛市未雨绸缪。他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销售,标准的“月光族”,银行卡里只有两万多块钱。他曾经是一家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做过股票频道的编辑,也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过。

  2013年底以来,国内股市的一些板块开始出现上涨行情,一些港口股出现了暴涨,很多人开始认为,沉寂多年的中国股市正在萌动。“中国的牛市周期一般是5年到7年;多年炒股的‘盘感’让我觉得股市按不住了。”于海滨认定牛市正在形成。

  为了不错过即将到来的牛市,他开始借高利贷。2014年3月,他向朋友借了25.53万元,期限是一年,年利息高达17.5%,一年后到期,他需要偿还30万元。

  于海滨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农村,从小住草房,一到冬天,眼睛冻得都睁不开。他的父亲后来借钱买车做运输,家境渐好,父母开始炒股,但一直不得其法。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学时向同学借钱开始自己的炒股生涯,但一直小打小闹。

  2014年上半年,沪市股指一直在2000点到2100点之间徘徊,但创业板一些中小盘股表现强于大盘,甚至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这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征。”于海滨认为,在牛市初期,小盘股容易被炒作。这年3月中旬,柘中股份在4天之内涨停3天。这家水泥制品制造企业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耗费数十个小时研究柘中股份的业绩、报表、消息后,决定重仓这只股票。

  随后几个月内,柘中股份的股价连续上涨,并多次涨停。于海滨开始追加投入。这年8月,他再次向朋友借了12.76万元,之后几个月,他又陆续向其他朋友借了近29万元,利息为15%到17.5%不等。这段时间里,于的母亲几乎是哭着劝他别借钱。不过,他很乐观,坚信自己能赚钱。“因为考虑风险控制,我没敢多借,其实可以借更多的。”

  他除了加仓柘中股份,还新买了相近行业的顾地科技等股票。在每一次选股之前,他都会花很多天研究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行业前景、政策利好等基本面信息。他说:“相对传统行业,我看好那些具有更多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

  在此期间,大盘连续上涨6日,登上2300点。在漫长的熊市之后,一些沉寂多年的老股民已经蠢蠢欲动。

  “大盘上了2300点之后,我觉得整个资本市场有些躁动,判断新一波行情已经起来了。”30岁的任家河,这时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在讨论股市的新行情。在此之前,他有4年的炒股经历,因为正处熊市,收益有限。当他感觉新行情正在来临时,再也不愿意放弃“发财的机会”。他说,自己错过了2007年的那轮牛市,这次不能再错过。

  在结婚、买房之后,任家河手头只剩3万元现金,他开始想办法筹钱炒股。这年9月,他在民生银行办理了一张“白金信用卡”,获得了6.5万元的取现额度,可以一次性取现5万元。很快,他用这张信用卡,筹到了5万元,连同自有的3万元,一并转入证券账户。“我信用卡还款期限是9个月,总利息是9000块钱,每个月分期还。”他介绍。跟于海滨的操作思路一样,任家河最初选择的也是创业板中小盘股,它们多为科技、信息、环保新兴产业相关,被市场视为高成长股。几个月后,股市里业绩不俗的基金经理杨仲华等人创立私募基金信诚资本,任家河是其中成员之一,开始职业炒股。

  2014年10月前的几个月里,柘中股份的股价翻了一倍,从3月中的15元涨至10月中的33元左右。“这段时间,我主要就是靠它赚钱,接近翻倍,赚了差不多30万。”于海滨对此很满意。他的母亲渐渐不再劝他收手。朋友们惊异于他的操作,开始跟着入市,找他推荐股票。在同事的要求下,他甚至开了股票讲座,给大家扫盲。“我不会主动向人介绍股票,但别人跟着我买,我不反对。”于海滨并不喜欢推荐股票。[!--empirenews.page--]

  牛市

  2014年10月末,大盘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沪市指数突破2400点,牛市迹象渐渐显露。此时,一直死气沉沉的大盘股也开始跟着大幅上涨。

  “多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徘徊谷底,沪指一度到了1700点以下,有上涨需求;同时,像房地产等市场低迷,资金需要有一个出口;而政府主导,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推动了牛市出现。股市复苏,进一步提振了大家的投资信心。”华泰证券北京西三环营业部营销经理陆卫华分析。信诚资本基金经理杨仲华认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是这轮牛市与2007年牛市的最大区别。

  “风格转换了,之前一直滞涨的大盘股也开始涨起来,意味着牛市已经启动。”此时,于海滨已经手握百万资金,他开始改变投资思路,将手中的创业板股票悉数抛掉,重仓大盘股。他还开通了融资融券交易账户,借助杠杆,以小博大。

  “融券是说你有100万的资金,买了100万的股票后,你可以用买入的股票作为担保,从证券公司借款再买股票,根据你买的股票有个担保比,有的是60%,你可以另外再买60万的股票。这样你的资金就放大了1.6倍,收益也因此放大,如果亏损则亏得更多。”

  进入2014年11月以后,他先后通过融资融券方式买入盘江股份、海南航空和武钢股份的大盘股,小赚一笔。12月,他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入中信证券,之后又先后买入中国人寿和保利地产等股票。到这一年结束,他的股票浮盈大概有60万元。

  牛市降临,唤醒了人们的财富意识,或者说投机意识。关于牛市“捡钱”的传说演变成各种段子,流传于微博、朋友圈和所有的社交场合。看到身边的股民在市场上大赚,人群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股市,扎进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

  根据中国结算(全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10月23日前的一周,沪深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为24.26万户,这是2012年4月以来单周开户数新高。今年4月20日至24日,两市新开股票账户数高达413.86万户,这比历史上任何时候单周开户数都要多。同时,A股股票账户总数突破达20119.69万户,首次突破2亿户。

  这年12月初的一天,何充来到了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证券营业部。他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此前一段时间,他或听到身边有人说自己在股市赚了一台福克斯,或听说有人资金已经翻倍。他刚在北五环买了一套两居室,常觉得自己赚钱太慢。他受不了朋友的喧嚣,把仅有的5万元现金都投入股市。

  开户之后,何充不知道买什么,开始泡论坛,找炒股的朋友推荐股票,或者打电话给在国企上班的朋友打听有没有什么消息,他加了好几个微信炒股群。别人推荐了股票,他看如果涨得不错,便买一点,但有涨有跌,不太满意,隔一两日又卖了。

  12月初,他在炒股软件上看到证券股几乎每天涨停,观察了几天,依然在涨,决定买光大证券。12月9日上午10点,看到光大证券股票一直在涨,俨然又将是一个涨停,他立即买入了600股。下午1点开盘之后,光大证券果然涨停,但很快,股票价格开始下跌,两点半之后直接断崖式暴跌,收盘时跌幅达到8.7%.这一天,何充的账户亏了14.7%,蒸发了近3000元。第二天,光大证券继续下跌。他一开盘便抛掉了所有股票,失落不已,很长时间不再碰股票。

  今年3月,何充听朋友说有一只股票不久将宣布一个大项目。他看大盘持续冲高,有些不甘心,朋友又有“靠谱消息”,最终买了点这只股票。到了预定日期,这家上市公司果然宣布了新项目,但股价表现平平,只是小涨了一点。没几天,他便卖了。再过了几天,他看到这只股票涨停了,后悔不已。他说自己都没了信心,如今只敢买朋友推荐的股票。

  陆卫华介绍,他在营业所见所很多新股民,盲目,喜欢“追涨杀跌”,而且贪婪,“什么都不懂,又不愿意学”,一轮牛市过后,什么也没有赚到。“不过,也有新股民很聪明,就找身边炒股最好的人,你买我就买,你卖我就卖。我认识一个做绿色蔬菜的朋友,什么都不懂,就这样也赚了好几倍。”陆卫华认为,健康的股市需逐步去散户化,证监会应鼓励发展私募基金。

  60倍暴利

  2015年春节前后,于海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1月8日,沪市股指下跌2.39%.随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盘一直在3500点以下徘徊。于海滨出现了判断失误。此前,他认为“中字头”大盘股行情将会持续,相继通过融资融券方式买入中联重科、中国铝业和中国石油。随着大盘调整,损失惨重。为了保住上一年的盈利,并保证还款能力,他被迫割肉止损。这些中字头股票均低于成本价出售,他亏了大概40万元,浮盈只剩下20万元。直到两个月后,危机才彻底消散。[!--empirenews.page--]

  3月,大盘再次高涨,突破3500点,随后一路攀升至4500点。创业板暴涨成魔,妖股频出。新股暴风科技在两个月之内疯涨30倍,东方财富迎来连续11个涨停,安硕信息以474元的价格成为两市第一股……

  随着股市再次火热,互联网、信息、环保等行业创业板股票迅速拉升,成为两市明星。于海滨开始调整选股方向,把目标定位于前期滞涨的创业板成长股。乐视网[0.14% 资金 研报]和万达院线成为他新的选择。

  3月底,他以融资融券方式买入乐视网,成本为94.3元,随后连续8次加仓。4月16日之后,乐视网股价开始持续上涨,最高价格达到179.03元(除权前)。到5月22日,他的乐视网股票浮盈95.23万元,增幅为77.36%.此前,他还以低价买入万达院线等创业板股票。5月13日下午,万达院线宣布临时停牌。于海滨有些后悔,他在当天上午卖出手中所有的万达院线股票,尽管如此,他两个月间的盈利仍超过150%.随后,他先后买入光线传媒和力合股份等股票。

  目前,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过220万元,扣除“高利贷”本息等成本,浮盈超过120万元,而在去年2月,他只有2万元。通过大胆借助多重杠杆,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让自己的财富增长了60倍。

  和于海滨一样,徐云是这次牛市中的另一个散户赢家,从去年10月至今,她的资产增长了120%.徐云2005年大学毕业。在学校时,因为学经济学,身边同学又多炒股,她也进入了股市,经历了上一轮牛市。不过,因为刚从学校出来,收入有限,很多年里只是小打小闹。2010年以后,她逐渐有了一些积蓄,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股票账户里。

  她称自己是一个股票投机者,一直在投机政策。“我只选择有政策支持的股票。”她每天看新闻联播和财经新闻。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之后,她都会研究相关的行业,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行业里各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新闻、公告等信息,从中挑出质地优良、具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2014年下半年,多项证券市场改革政策出台之后,徐云筛选数天,最后购买了2万股广发证券股票,她的成本不超过25万元。10月底之后,券商股持续上涨一个多月,广发证券股价翻了一番,徐云持有的2万股股票市值接近50万元。实际上,她自进入股市以来,购买每一只股票最后盈利都在30%以上,从来没有亏损过。

  唯一一次意外,出现在这次牛市里。牛市行情启动之后,徐云购买了东阳光科。2014年12月19日,东阳光科开盘后一路下跌,全天跌幅为9.13%.她在当天上午以18.35元的价格补仓900股。此后这只股票连续下跌,最低滑落至13.7元。她浮亏了30%.徐云持有的这只股票直到今年3月才解套。4月,她售出东阳光科股票,盈利30%.“这是我持有时间最长的股票,前后差不多8个月。”徐云说,如果股价下跌,她都会继续买入以摊薄成本,这是保障盈利的另一个习惯。

  尽管在这轮牛市里收益翻倍,徐云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她生于1980年,在北京一家中央级媒体工作。今年3月,她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两会”,以至没能及时选股、建仓,错失很多机会。倒是她的“小徒弟”赚得更多。徐云是朋友、同事心中的“股神”。他们大多跟着她买股票。在这轮牛市里,她的一名下属甚至赚得比她还多。“她什么都不懂,只是跟着我买,但拿得比我久。”徐云介绍。

  敢死队

  不论是徐云,还是于海滨,他们选择股票,都是基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做出判断,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做中长线投资。就像他们推崇的巴菲特一样。还有一群人则截然相反,他们并不在乎公司的未来价值,仅仅从股票交易的技术层面分析,今天买,明天卖,做彻底的投机客。陈浦正是这样的投机客。

  “抱歉,刚从山里回到镇上,这才有信号。”陈浦已经在贵州遵义山区停留了数天,收集贫困学生的真实信息,资助他们至大学毕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牛市中,他的资产增长了4倍,一年交给国家的印花税高达数千万元。在过去的6年多时间里,他借助股市让自己的资产每年至少翻一倍。

  2008年以前,陈浦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他曾经在北京的一所大学读新闻专业。他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2007年毕业后,回了福建老家,玩了大半年。他生长于福建省三明市,后来全家定居于莆田市。这是一座以制鞋业闻名于世的城市,当地人乐于过着安逸的生活。陈浦的父母也没有工作,自己做点小生意。[!--empirenews.page--]

  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有一个股票账户,但经营并不理想。他的父亲是在2007年“5.30事件”爆发前几天开的户,随后便遇到股市暴跌。之后大盘重整,上涨到6100多点,但他也几乎没赚到钱。2007牛市结束后,这个账户便一直被套牢,到2008年5月,几乎折损一半。

  陈浦在这时接手了父亲的股票账户,改了密码,自己操作。账户里的资金还剩50万元,这些钱当初主要借自于一项工程的滞留款。“那时候我也不懂,乱炒,可能今天买明天卖,要么一个股票拿一个月。”半年不到,他把这个账户折腾得只剩下20万元左右。

  这个时候,他到广东一家财经媒体找了一份工作,做股票数据分析。单位买了一款名为TopView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观察每只股票的进货、出货信息。“不管是上海营业部的数据,还是深圳的,过两天都能看到,这让我了解了游资的行为。”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各种股票交易数据和新闻信息、公告等。一名同事回忆,他那时白天、晚上都盯着股票软件,常常不修边幅,甚至忘了吃饭。他还经常泡在各种股票论坛里,去得较多的是一个名为“淘股吧”的网站。“这应该是全中国水平最高的论坛了,里面追涨停的比较多,我可能受到这个影响。”他回忆。

  2009年,陈浦在股市挣扎大半年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操作风格。这一年,他开始追涨停板,每天开盘后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可能涨停的强势股票,一旦股票涨幅到9%以上,配合大盘,在即将涨停的一瞬间,便选择买入。第二天,股票常常会继续走高,他便选择一个高点卖出,迅速离场,绝不留恋,通过短线操作,追求最大收益。这种操作高收益,高风险,他称自己是“敢死队”。

  “中国股市是有个bug(漏洞),它(每天)最多涨10%,但很多股票其实可以涨更多,如果资金收货坚决,第二天还会冲高。”陈浦介绍,他只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据了解,追涨停板是很多超级散户常用战术。早在2002年,浙江宁波解放南路的天一证券和银河证券营业部等游资,便以此战术博得巨大回报,并名震一时,所谓“艺高胆大”,被外界称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

  2009年4月13日,墨西哥发现第一例猪流感(后定名为“甲型H1N1”)患者,随后这一病毒席卷全球。这一年,中国内地确诊甲型H1N1患者126人。抗流感药物“达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风靡一时。广西上市公司莱茵生物因垄断了“达菲”原料八角提取液莽草酸,除了在药物市场脱颖而出,更在资本市场受到资金狂热追捧,其股票在4月28日至7月16日间,完成了19个涨停。

  在这只股票上,陈浦追涨停板第一次获得成功。2009年4月27日,陈浦关注到莱茵生物突然涨停,认为随着“猪流感”概念成为股市热点,这只股票还将有后续行情。第二天,莱茵生物在开盘几分钟之内便涨停,他抢在涨停前买入这只股票。第三天开盘卖出之后,他又在涨停前继续买入,之后如此连续操作。“从十多块到四十多块,我每个涨停板都追。”这次操作,让陈浦“吃到了大肉”,他的账户资金翻了几乎4倍,实现了财富逆袭。从此,他逐渐走上追涨停板之路,坚定地成为一个“小敢死队员”。

  2010年前6个月,陈浦的资金在这一年翻了两倍。帮父亲还了100万元欠款后,他开始尝试炒期货,很快爆仓,亏掉了大部分钱。他辞掉工作,从银行贷款100万元,开始把自己定位为一名职业股民。这之后几年,尽管处在熊市,但他通过追涨停板,资金每年至少翻一倍。到2013年,他的资产突破1000万元。2014年10月牛市开始时,他已经积累了近3000万资金。在这一轮的牛市中,他操作成功率更高。“在熊市时追涨停板成功率可一般在60%至70%之间,在这次牛市里做到了80%.”他介绍,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还是看天赋吧,有些人很努力但他做不好。”

  资产过了千万之后,陈浦的操作风格变得稳健了些。他除了追涨停板,也开始买“半路板”股票,没有涨停便选择下单,甚至选择一些中长线股票,然后给自己放假。2010年,他辞职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还有负债。那时他的目标是努力赚足100万元,“解决温饱”,所以做股票“哪有风险去哪里”。“赚了1000万,觉得也挺好,根本没想到会这么快,以前觉得四五十岁能做到1000万就不错。”[!--empirenews.page--]

  陈浦的心态渐渐变了,不再激进,他说自己没什么远大目标。他不再那么着急赚钱,从前年开始,他每年在股票翻了一倍后,都会给自己大量时间出去玩,开始享受他热爱的生活。“现在账户里每天的资金变化,对我来说就像是打游戏了。没有了实质的意义。”陈浦的朋友大多是些职业股民,有一个前同事赚了钱之后,一直在做公益,他渐渐也开始跟着做。

  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贵州山区。他认为现在网上的假信息太多,就自己去了解哪些地方最穷。“有的村民带路,直接带到他自己家里去了。”他说自己尽可能准确、详细地收集信息,资助当地成绩好的小孩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钱来得太快,不知道怎么花,在这边反正就回馈一下社会了。”他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