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纪念浙大一百廿年校庆: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17-05-21 14:0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牧晓  阅读量:10962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原标题: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写在浙大创立120周年之际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27岁的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生宋明亮有一个答案。就在这个春天,他做好决定,毕业后告别杭州,告别西湖。这个家中的独子,还决定告别生活在江苏的父母,和自己生......

原标题: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写在浙大创立120周年之际

纪念浙大一百廿年校庆: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27岁的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生宋明亮有一个答案。

就在这个春天,他做好决定,毕业后告别杭州,告别西湖。

这个家中的独子,还决定告别生活在江苏的父母,和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东部省份说再见。

他选择了离家数千里的陕西省城固县,到这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做一名基层公务员。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一个咖啡吧,宋明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不是一个匆忙的决定。

这也是他对一个问了他无数次的问题的回答。

五年前,宋明亮开始直面这个问题。那时,他从武汉一所大学的本科毕业,收到了浙大的研究生入学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最上方印着这样一段话: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

宋明亮第一次知道了竺可桢校长,知道了那是81年前,竺校长在1936年浙大秋季入学仪式上发出的提问。

在浙大求学的五年,宋明亮对这个问题思考了五年。

他也不断地通过社会实践寻找答案。2013年,他利用周末,坚持为杭州市郊的留守儿童义务支教6个月。2015年,他去浙江平湖市独山镇,4个月,踏访十多个村庄,收集大量第一手基层工作资料。2016年,他到四川宜宾开发区,调研建设领域民工工资发放问题,历时40余天。

他也不断地从老师那里寻找答案。学业导师董石麟院士的朴素、细致和严谨,副导师苏亮副教授对学生人生理想的呵护,他体悟到了。

宋明亮坦言,他想好了,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光,他将踏踏实实地服务西部基层群众。他感到特别幸福的是,他的女友,一个浙江余姚姑娘,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决心毕业后与他一起,同赴陕南工作。

他描述自己最理想的状况是,几十年以后,能在乡村办一所学校,教书育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