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产业 > 正文

境外投资企业,如何在强监管下走出“合规之路”?

[2018-01-12 10:23] 来源:搜狐 编辑:安靖  阅读量:19577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之势,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数量,都令国际投资市场侧目。但2017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3.5%,犹如坐上过山车。这一现象的背后,在国内外监管的双重挤压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大规模下降,合规......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之势,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数量,都令国际投资市场侧目。但2017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3.5%,犹如坐上过山车。这一现象的背后,在国内外监管的双重挤压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大规模下降,合规性隐忧也浮出水面。

而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对于各国企业来说,要想获取最好的资源、市场和产品,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投资。”王辉耀在接受《财经》V课专访时说。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双重监管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造成了哪些影响?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突围,走出一条“合规之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未来前景如何?就以上问题,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接受了《财经》V课的专访,并做了详细解读。

(更多精彩内容,猛戳上方视频)

监管加强,合规性隐忧突显

自2016 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四监管部门接连公开表态要求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以来,境外投资监管趋严。2017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涉及的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以及其他事项等做出了明确规范。

同时,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也提高了战略性行业的投资准入标准,加强了对外资的国家审查力度,收紧了外资准入政策,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难度增加。

王辉耀说到,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准越来越高,在环保标准、劳工用人标准、当地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社会企业责任等方面,对中国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加强对中国企业投资监管的原因,王辉耀也解释到,其实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初期,由于东道国资金缺乏,需要引进国外资本,因此并没有严格监管。但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合规性问题不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大范围事件,从而引起了东道国的重视,“甚至在会计标准、环保标准、税务标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中国执行合伙人陶景洲在“2018《财经》年会”上也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目前正经受“三明治式的挤压”。“一方面,国内增加了对资本外流的控制;另一方面,外国的主要工业国家疑惑中国企业是不是在执行一项国际战略,达到占有资源,获取高技术的目标。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特别关注的政府审批行为,造成交易的拖延。”

国内外双重监管,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合规性隐忧日益呈现。但是,无论是国内监管还是国外监管,针对的都是确实存在合规性问题的企业,而对真实合规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活动仍是鼓励与支持的。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合规性要求显得尤为迫切。

积极应对,走出“合规之路”

虽然从目前形势来看,积极应对合规性挑战是迫于监管的需要,但是长远来看,将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水平提升至国际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终会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走出一条“合规之路”,王辉耀认为,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监管政策,同时,以国际化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好资金来源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积极应对监管挑战。

针对国内外监管政策,王辉耀提醒说,企业都要做好相关研究,避免做无用功。如关于境外投资的领域,国内的监管政策分为鼓励、限制、禁止等,“企业走出去时应尽量在国家指导目录以内找准行业,严格注意国家亮红灯的领域”。如国家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而对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能源等领域表示鼓励。

从国外监管来说,企业需要关注各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以及中国溢价问题。以美国为例,王辉耀说到,以前并不是所有到美国投资的企业都要经过投资委员会审查,而现在需要审查的概率提高了。另外,中国溢价,会使得中国企业支付更多的成本,也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增强国际化建设,在规范化和合规性方面都要达到国际水准。在企业管理方面,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外来董事以及国际董事的比例,国际员工、国际资本的比例、以及海外占有率、跨国运作指数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王耀辉还表示,“在企业合规性方面,技术标准、产业标准、环保标准、社会企业责任标准等要努力达到国际标准,真正融入国际化经济。”

最后,选准投资合作伙伴。不管是投资的项目还是联合投标,伙伴都很重要。王辉耀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和一些国外企业以国际联合体的方式,进行境外投资,以弥补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等问题。而如果是跟东道国的一些企业联合投标,还可以避免引起关注,减少东道国的投资审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他还提醒说,走出去企业一定要落实好资金来源,不能再完全依靠单一的政府渠道或者银行贷款,应把自有资金、部分贷款以及海外储备资金等整合起来,借此提高投资的成功几率。

输中企境外投资前景可期

从世界各国出台的国际投资政策来看,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也仍是趋向自由化与便利化。据CCG研究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显示,2007~2016年,全球出台的对外投资政策数量持续增加。2016年全球58个国家,出台涉及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共124项,较2015年增长25%,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数值;其中自由化与便利化政策84项,占比68%。

尽管目前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趋严,但对未来发展趋势,王辉耀仍表示看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对于各国企业来说,要想获取最好的资源、市场和产品,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投资。”

王辉耀也从国内外经济、国家战略等方面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前景给出分析。2016年,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多家市场研究机构认为,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致使资本外流,是外汇储备减少的重要因素。但是经过2017年投资监管政策的调整,外汇储备已经回到3万亿美元的底线以上,因此外汇监管方面压力减小。

从国际贸易环境来看,尽管美国自特朗普上台以后奉行“美国优先”的外交理念,采取贸易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对多边贸易构成挑战。但是在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与其随行的是由29位美国企业大佬组成的贸易代表团。此次访华中美签约项目34个,总金额高达2535亿美元,“这是一份创下历史纪录并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成果单”。 王辉耀认为,这一行为,会引发新一轮中美商贸合作。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世界各国企业开始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各国间的投资增加,“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尤其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会加快。”王辉耀认为。

另外,在人才储备方面,王耀辉的看法是,海归人数以及国际人才到中国就业的人数增加,中国人移民海外进行投资的人数也在增加,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形成有利支撑。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鉴于目前国内外监管环境以及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对外投资,走出一条“合规之路”才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而这一条路也必然要用持续的案例来探索。

(视频制作:刘阳)

「财经」V课 | 财富精英的思享俱乐部

「财经」V课是《财经》杂志旗下聚焦于金融投资等经济领域的全媒体社群产品,致力打造中产精英的知识课堂与分享社群,建立思想俱乐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