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7月份每周9家企业领IPO批文平均募资规模较低

[2017-07-31 10: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11837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主持人左永刚: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目前股票、债券发行已经形成常态化,其中IPO、再融资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更加有效,这有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月份以来,IPO批文下发的数量保持在每周9家,分别募资65亿元、42亿元......

主持人左永刚: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目前股票、债券发行已经形成常态化,其中IPO、再融资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更加有效,这有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月份以来,IPO批文下发的数量保持在每周9家,分别募资65亿元、42亿元、44亿元、43亿元

■记者 朱宝琛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发审委已经审核通过了26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同时,证监会核发了261家公司的IPO批文。在业界看来,新股发行常态化是发展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体现。但需要指出的是,直接融资并不是专指IPO。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在股权融资中包括IPO和再融资。

新股发行常态化,市场已有预期。日前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业内人士表示,IPO常态化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最核心的渠道就是不断地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渠道。正是基于这个基本认识,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保持IPO常态化。IPO进入常态化以来的发行结构和募资规模比较适当。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如果能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统计显示,7月份以来,IPO批文下发的数量保持在每周9家。从募集资金来看,分别是65亿元、42亿元、44亿元和43亿元。由此可见,虽然上市企业有着不同的规模,单看同一类企业的募资规模,较为一致,市场已经形成了低募资额的预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继续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好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要有序推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一系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在IPO常态化的同时,严把质量关至关重要。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提出,“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常德鹏表示,要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这从IPO申请被否中可见一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42家企业被否,7家取消审核,9家暂缓表决(其中3家二次上会获得通过)。

而从被否企业的情况来看,发审委关注问询的问题更加细致。从近期审核的问询内容来看,记者注意到发审委的主要关注财务数据、生产经营合法合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方面。另外,对于不同的行业,又有所区别。比如,对于医药企业,发审委还会问商业贿赂问题;对食品制造企业,会问食品安全问题。

严把质量关的另一体现是,对拟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7月28日,包括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抽中接受信息披露质量检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