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2017-07-08 16:51] 来源:中华网 编辑:竹隐  阅读量:13688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393篇原创首发文章明明,自己的眼界和智识都有局限性,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人生,但很多“寒门父母”偏偏不甘心,硬要给孩子“出谋划策”,结果,大多数的“为了你好”都变成了添乱;本来,孩子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追求可以实现阶层晋升,......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393篇原创首发文章

明明,自己的眼界和智识都有局限性,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人生,但很多“寒门父母”偏偏不甘心,硬要给孩子“出谋划策”,结果,大多数的“为了你好”都变成了添乱;本来,孩子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追求可以实现阶层晋升,过上更高层次的生活,可是,经过“寒门父母”一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添乱,孩子终于又被牢牢地固化在了父母所处的阶层。

6月底,高中毕业生填志愿的时候,一个读者找到我,说妹妹在填志愿问题上跟爸爸产生了冲突,问我该怎么办。

我了解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根据实际分数,妹妹倾向于选择的学校是天津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她也支持妹妹的选择,认为进入大城市可以开阔眼界,对长远发展更有利;而爸爸却认为“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学风太浮躁”,他坚持主张孩子报“学风朴实、在省内口碑不错、离家近”的徐州医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不在南京,在徐州)。

关于高考志愿,我身边诸多朋友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先城市、后学校、再专业”,除非遇上哈工大这种超牛学校才会考虑调整。所以,我接到读者的问题时,第一反应也倾向于前一种选项。本文不是讲高考志愿,也不是讲去大城市或小城市的利弊,我要谈的是这位坚持认为女儿应该在徐州上学的父亲。

我问那位读者,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她说,在老家(江苏某四线城市)做小生意。我又问:你爸爸经常去北京和上海的大学,对这些学校很了解吗?她说:没去过啊,我当初来北京上学,我爸也没送过。这就奇怪了,你压根儿没接触过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凭什么断定人家“学风浮躁”呢?

有这样既坐井观天又刚愎自用的父亲,孩子一定不能听话,如果听话,这辈子可能就毁了;并且,以后再回忆起自己的错误选择,也会对父母的干涉充满怨恨。

可以预见,等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她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她爸爸一定会施加压力让她在老家的小城市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也一定会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催婚逼她相亲。

很多情况下,明明,自己的眼界和智识都有局限性,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人生,但做父母的偏偏不甘心,硬要给孩子“出谋划策”,结果,大多数的“为了你好”都变成了添乱;本来,孩子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追求可以实现阶层晋升,过上更高层次的生活,可是,经过父母一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添乱,孩子终于又被牢牢地固化在了父母所处的阶层。

这些“寒门父母”跟子女之间的“代沟”以及努力地给子女添乱,其实是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的事情。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寒门父母如何给子女添乱

我在这里说的“寒门”,不仅是指经济水平,还包括文化水平、见识和思维。寒门父母,也许是这个时代做出最多牺牲的人。我相信,大多数跟我一样的寒门子弟,应该都能深切体会到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的种种艰辛,并为自己大学毕业后远离他乡不能照顾父母而心怀愧疚。但另一方面,很多寒门子弟对父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跟父母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为父母给自己添乱感到烦恼。

都说在这个处处拼爹的社会里,寒门子弟因为“出身不好”而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平心而论,大多数寒门子弟并不会计较于自己的起点低,他们也没有恨爹不成“刚”,而是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但无奈的是,在大学毕业后,寒门子弟会发现,当自己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已经独立,正在探索一条能改变命运的道路时,父母一般都会跳出来添乱。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无论是网上的各种文章、帖子、留言,还是身边的故事,都有个共同特征:寒门父母给子女添乱,主要在于试图将自己的择业观和婚姻观强加给子女。比如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务必选一份“稳定”的工作,据我所知,很多孩子本来想干一些有挑战、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工作,但在习惯于拖后腿的父母亲戚的保守思想的围剿下,最终选择了“稳定”,然后,在庸碌中耗费生命。

一方面,因为自己不够成功,所以,寒门父母们就格外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子女能按照自己的建议来取得成功。很多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读完大学,甚至读完研究生,可他们依然不相信孩子已经在见识、判断力和对未来的把握上超过自己,不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地走自己的路,还要亲自替孩子“把脉”。他们给子女添的乱,都是在关心的动机下进行的,让子女根本招架不住。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寒门父母为什么喜欢添乱

“为什么寒门父母会频繁给子女添乱,而上层家庭的父母则不会?”我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有读者的评论中是这样的:

1. 根本原因应该在于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上。寒门家庭养儿防老,或许让孩子读了那么多年书已经精疲力尽了,更没有能力去承受他们创业失败或者职场碰壁的危险,因此只能选择一条他们认为风险不大的道路。而富家父母不指望孩子养老或者为家庭做很多贡献,他们更希望能放开孩子飞。

2. 因为寒门父母需要一种心理满足感。他们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物质和精神都贫乏,得不到尊敬,没有自己的社交圈,自我价值感无处实现。唯有控制儿女,干涉儿女才能得到心理满足,找到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寒门父母也比较玻璃心,更容易把子女的不同意见视为“顶撞”。)

但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不全面,他们漏了很关键的一条:寒门父母见识上的局限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代沟的本质就是,父母跟子女有差距,父母在见识和思维上落后于子女。虽然话说出来很残忍,但真相就是如此。

与父母的这种“代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明显。

传统的农业社会,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像我爷爷跟我爸、我太爷爷跟我爷爷、我太爷爷他爹跟我太爷爷,两代人的生活经历、圈子、视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做子女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在城市生活过,更没有尝试过跳出寒门,因此,两代人的想法不会有多少冲突。

而我们身处一个剧变的时代。由于全球化、改革开放、教育市场化、人口自由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在父母省吃俭用的供养下上了大学,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我们脱离了农业文明,并深度接触到了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我们所经历到的、接触到的、感受到的,都跟父母有很大不同。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我们这一代人跟父母的“代沟”,实际就是商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在商业文明眼里,农业文明总是过于保守、落后;而在农业文明眼里,商业文明过于冒险。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面对喜欢“添乱”的父母,

寒门子弟该怎么办?

我的父母,也曾经试图给我“添乱”。

1999年,在我初中毕业前中考填志愿时,父母都希望我能选择中专,因为上中专可以早点出来分配一份工作,赚钱养家。我们那会儿,都是“好学生上中专,差学生才上高中”,本来我妈一直希望我上高中、读大学,替她实现未竟的梦想,但到了填志愿的时候,她也和我爸、校领导站在了同一个战壕了。但凭他们怎么说,我就是不听,我就是要上高中。

我还记得,我当时的想法是:你们不就是害怕大学学费太贵,上不起吗?但就眼下来说,问题是,中专的学费要比高中贵得多啊。我上中专的话,咱们家根本付不起学费,高中还可以勉强应付。你们先支持我读完高中就行了,至于大学的学费,不用愁了,“我相信党和政府”。

就这样,我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直到我上高中期间,我妈还经常说我居然“相信党和政府”,是不是想得简单了些?后来,党和政府真的靠上了,我在2003年-2007年读复旦大学的四年间,一共从家里拿了6000块钱,剩下的都是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并且大学期间,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穷。(还给我妹妹买了个手机,给我弟弟买了个MP3。)

高中三年的各种花费不到5000元,加上大学四年的6000元,我一共从家里拿了11000元,如果上中专,这点钱肯定不够用。所以说,“上大学要比中专便宜”。我当年给父母算的经济账,还是兑现了。

2007年大学毕业后,父母也曾希望我能回老家进入公务员系统,“混个一官半职”。但我宁愿在上海的街头卖保险,受尽各种艰辛,也没有回去。后来,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虽然也谈不上混得有多好,但至少要比大多数听从了父母的建议的同龄人要好一些。

在自己的事情上,我一方面总会给予父母知情权,另一方面却把投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发现我的选择总是正确的,渐渐也就不再干预了。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在现今社会的多数家庭,子女的综合素质是比父母高的,多数情况下,不听父母话的子女往往发展更好。所以,寒门子女,当父母强行替你规划人生时,你先不要答应,好好想想自己的需要,如果主意已定,就坚持下去,不要被父母短暂的哭闹吓住,不要怕担负不孝的骂名。人生长着呢,只要最后你过得好,父母都会接受的,只有最后你过得好,你才有孝的能力。”在我发起的讨论中,有一个读者这样总结道。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别忽视对父母的教育

“这一代的年轻人由于社会发展等原因在思想上已经超越了父母,所以需要学会教育父母。”这是另一位读者的评论。

对的,你没看错。小时候是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但当子女成年后,当子女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父母时,我们就应该反过来对父母进行教育。

尽管我知道很多“道学先生”是很讨厌这种论调的,但我还是想补刀一句:子女是有资格教育父母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子女超过父母,这才是符合进化规律的正常现象。经历、年龄,这并不是见识和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加速度才是最关键的——既然新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百年才走完的路”,那我们做子女的,当然也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走完我们的父母花了四五十年才走完的路。

作为父母,应该为子女能超过自己而感到骄傲。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会为子女在综合素质方面超过自己而感到欣慰的,只要子女的引导方法得当,父母们肯定是很愿意接受子女的教育的。

这些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父母的教育。

这些年,我不断地把自己的好多观念“灌输”给我妈,她虽不能全部接受,但已经开始朝着我的方向转变了,跟我的代沟也越来越小了。

现在,我妈已经很熟悉我给她“洗脑”的“套路”了。以至于有时候跟我妈聊天的时候,她还会调侃我:“是不是打算待会儿又写一篇文章批判一下我?”而且,她在跟别人说起我时,也常常会以我的“不听话”而感到骄傲。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这几年,电信诈骗和互联网金融在小地方很猖獗。寒门父母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晚,普遍对这些东西缺乏警惕性,因此,也会成为重灾区。要知道,在农村和小城市,基本上没有好的互联网金融,有的只有非法集资和传销。

去年,我姨妈做互联网金融,很多亲戚都投钱进去了,我舅舅几万块钱投进去取不出来,现在生活费都紧张。但我妈是个跟我一样“抠”的人,一分钱都没投。我还叮嘱她:能主动找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暴利生意,基本都是骗子。不仅自己不能投钱,而且也不能分享那种信息,分享,就是坑别人。

偶尔遇到一些关于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信息,我也会发给我妈,并叮嘱她“务必认真学习”,还特别交代“送上门来的便宜绝对不能占”。

或许,我是操心太多了,但对父母的教育,有总比没有好。

很多身处大城市的寒门子弟疲于在生存线上挣扎,却忽略了对父母进行教育,可是,一旦父母在家里给你“闯个祸”,你可能多年的奋斗都白费了,重新被打回到原有阶层。所以,自我奋斗与教育父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寒门“代沟”,比阶层固化更令人揪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