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基金 > 正文

母基金的春天:市场挤泡沫看好专业+产业GP

[2018-09-23 13:22] 来源:搜狐 编辑:子墨  阅读量:19811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8年9月20-21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资本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12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峰会以“投资转折”为主题,按照GP/LP参会1:1的比例,广邀知名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资管、险资、上市公司、家族基金等......
母基金的春天:市场挤泡沫看好专业+产业GP

2018年9月20-21日,由投中信息、投中资本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12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峰会以“投资转折” 为主题, 按照GP/LP参会1:1的比例,广邀知名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资管、险资、上市公司、家族基金等优秀LP,以及国内头部GP代表,齐聚一堂,深度分析当下行业市场新变化、新趋势,洞悉资本未来发展方向,构建GP/LP双方对接实效、沟通高效、募资成效的顶级平台。

投中特别邀请到中金资本管理部执行负责人、中金启元总经理肖枫先生;熠美投资合伙人胡焕瑞先生;金晟资产董事长总经理李晔;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招商局创投董事总经理李忠桦;歌斐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曾纯先生;光大控股母基金董事总经理张琤、以及担任支持人的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先生。

众位母基金国家队、市场化母基金和外资母基金的头部机构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大型母基金团队如何选择子基金和GP。

近期市场冲击大 长期看母基金依然乐观

肖枫:我再简单地讲两句中金资本的情况,我们过去两年还是发展比较快的,我们现在管理的总规模已经有差不多3000亿了,基于不同的口径,大概是2500到3000亿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其中母基金属性的产品差不多是1200亿,既包括中金启元这个国家的引导基金,它也符合国院长介绍的几个特点,我们也是属于社会化募集的,虽然有一部分是中央财政出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社会募集来的。

它也是一个市场化的投资,没有反投或者是基金注册地等等刚性要求,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来进行投资和布局的。所以除了启元以外,我们大概还有3到4个母基金产品,同时我们跨境美元母基金已经做到第四期了,时间也都比较长了。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在3000亿的在管规模当中,母基金属性的产品差不多有1200亿。

说到这个行业形势,大家不管是做母基金投资还是做直接投资,应该都会感觉到近期融资还是压力非常大的。最近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或者一些政策方向,对我们这个行业短期之内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和影响的。

比如说从融资端,不管是资管新规带来的挑战,还是对于高净值个人出资,对LP的征税,在中间的管理阶段,现在资本市场也不是很配合。最近A股持续在探底,对于已经形成投资的底层资产将来的退出,不管是在资本市场退出还是通过并购退出都有很多的压力。

另外就是最近的社保的征收、新税法的施行,都是企业长期经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最近国家高层也出来很多声音,肯定还是要保证总体的企业负担水平不要上升,还有一个过渡期,还要有更多的缓和性的政策出来,但是短期内确实对整个的资金投资,从融资端到投资端、退出端,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到高净值个人、企业家本人都是受到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冲击。

从长期来讲,我还是比较持乐观的态度,另外短期来看目前也面临重大的洗牌,现在洗牌的行业性的重组已经在发生了,估计在未来两三年还会持续发生。

但是从中长期来说,对母基金这个行业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它的存在是有它的价值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大的环境下,主要的资金端在国有资本为主,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长期资本的供给严重缺乏。到今天来看,我们的国有资本还是占很大比例的,怎么样引导国有资本更有效地进行配置,而且能够直接地触及到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服务。这个过程当中,中间的配资管道,一个市场化的配资管道,把大体量的长期的基金把投资效率引导出来,这个中间的管道,我们不管是叫它母基金,还是叫什么样的其它的名称,达成这样一个使命和这样一个功能的中间的环节和链条会长期存在,而且会逐渐凸显它的价值,所以中长期我还是比较乐观和看好的,但是短期确实面临很多挑战。

经历周期对人才培养很重要

胡焕瑞:大家好,我是熠美投资的胡焕瑞,感谢投中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每年给我们一个机会跟新老朋友进行交流。

简单来说,熠美投资是一个国际化的母基金,在海外大概有30年的历史,2000年进入中国,我们在2016年开始管理人民币业务,应该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人民币、美元双币种运营的,所以我们看的面相对会广一点。

谈到中国的市场环境,刚才肖总也讲了很多政策层面的,我这边从纯市场的角度来谈。其实也不是起源于今年,在前几年我们已经看到在宏观经济层面已经面临这样的压力,包括资产价格越来越高等等情况。

从资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风险集聚的过程,从我们讲的经济周期来说,是一个客观规律,一定是从低往高走,走到一定的程度,将来会是波动性的,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很难避免的。经历这个出清过程以后,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大的机会存在。

从我们资产配置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情景。但是前两年整个市场发展很快,可能跟我们的资本投入有关系,从国资到市场融资,各方面大量的投入。我之前也讲过,我们这个行业是靠人做出来的,但是这个人才培养的经验积累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在海外有30年的历史,经历了很长的经济周期,但是在进入国内,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管理能力还是有差距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对我们团队的历练正好在这个困难环境中,相对来说我们学到的会更多。

另外一点政策的变化,包括前段时间的资管新规、税收、社保缴纳的新规等等,从国家监管部门来说,可能也是面临一个新的学习的过程,同时也看到后续的一些领导出台的讲话,对新政策的一些解释等等,这一点我比较同意肖总的观点,假以时日,我们肯定从整体上来说都会向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调整,这一点还是有信心的。我认为,在这个市场上肯定还是需要坚守的。

李晔:我们一开始的投资策略是比较清晰的,首先是一个双轮驱动的策略,通过投资子基金,实现我们的投资布局,同时也投资优质的企业,这两个比例也比较均匀,直投的占比也是比较高的,我们直投的里面除了一部分是跟投,我们站在优质的基金的巨人肩膀上获得一些优质的资源,直接领投或者独投的项目的比例比较高。

我们一直坚持这种做法,直投的能力,或者是直接判断项目的能力,对我们选择GP具有非常宝贵的能够依赖的依据或者是经验。在目前的宏观和政策环境下,我们可能跟很多GP一样,目前放缓了投资节奏。虽然股权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为,大致上跟经济周期也相匹配,但并不是因为目前的经济周期的影响,就完全否定或者是放弃了股权投资的初心,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大的策略、定位至少从我们看来没有任何必要来发生改变,小的一些战术上的调整,因为你不是一个真空的环境,从募资到投资都是会受到整个政策和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们目前从投资的节奏上偏于放缓和谨慎。

创业公司退出依然很少 投资主要看创新能力

刘昊飞:对环境的看法,我们大家可能都有很多感受,都有一些判断,但是想解决这个环境的问题,我们感觉并不是一个通过单点出招就可以去解决的问题。

盛景母基金是诞生在盛景网联的基础上的,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创新环境的历史。所以我们认为即便是前面的三四年,我们看到中国股权投资的市场,尤其是以规模作为指标,和以管理人、基金数量作为指标的增长是非常红火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中间就没有酝酿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了短暂性的资金过剩问题之外,短暂性的从业人员过剩的问题之外,可能还有一些更加根本性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比如说资本市场退出的可能性或者是退出环境,或者说对于创业这种高风险事情的奖励机制,通过资本市场能够退出的创业企业占到所有创业企业当中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首先能够获得资本青睐的创业公司就很少,在创业公司里面最终能够走到上市这一步的就更少,所以一个投资机构投中了一个公司,跟着走了8年、10年,终于上市了,然后卖不掉股票,卖掉之后还要交35%的税,这其实对于整个创业和创投环境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奖励机制。

前几年我们的钱也比较多,相比于流到房地产的钱,进到创投领域的钱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整个房地产的价格的增长,不管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更多的企业经营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因为它显著地增加了员工的负担,从而非常直接地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当老板的都觉得是在给企业打工,这是我们在跟中小企业主交流的过程当中,大家非常有共性的感觉。

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靠一个两个单点的出招就可以解决的,它可能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考虑。但是我们目前可能也很难期待马上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作为盛景,我们一个以研究中小企业创新和投资的机构来讲,我们还是把重心放在对创新的研究上。具体来说就是看到这些真正驱动我们做创投能够挣到钱的动力是什么,这些动力实际上就是在各个领域里面的痛点、机会、由此造就的赛道,和围绕这个机会的创业公司。

这些赛手们,我们去研究各个细分行业的机会,研究这些领先的公司。我们相信不管市场里的钱多还是少,流动性突然变好还是流动性突然变差,可投的资金突然变多还是突然变少,作为真正的创业者,或者是有质量的、优质的创业公司,值得投资的项目,它的数量其实并不会像钱那样那么快速的增加或者减少,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一个优秀的创业公司快速长大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个环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造就的,或者是环境选择了这个创业者,并不完全是创业者的功劳,这里面的规律我们是可以研究的,我们可以不用看得太近,可以看得长久一些,如果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情况下,这个投资总是有机会的,这里面能在一线看到项目、选项目、去投项目的这些GP,对LP来说也是有吸引力的。

母基金助力资本分辨GP 投资行业需组闭环

李忠桦:我是招商局创投的李忠桦,前面几位嘉宾都从宏观的角度分享了一些动向和趋势,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观察到的微观上的事情。

我应该算是一个异类,我们招商局创投母基金投资不是我们的业务,不是我们的生意,只是我们的工具和手段。招商局创投服务的是招商局集团的创新,大企业的创新,母基金投资只不过是我们通过它到市场上大范围、广泛的接触创新力量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在微观上观察到一个点,好像现在银行资管的钱出不来了,是不是上游的水开始要断了。

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这些大企业会崛起。大企业创新会很难,它会慢慢的察觉到这一点,然后会通过它的各种企业创投作为LP向市场上的子基金来出资,我们在央企之间互相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说创新难,创新不易,所以每次我都说,你就像我们这样,拿三五十亿出来做一个母基金,通过母基金去接触市场上所有的创新力量。现在大家觉得宏观也不好,政策也不好,但是还是有一些亮点的,乌云是有金边的,我们的企业创投就是这个金边。

刚才国院长说,每一个GP都想有一个LP的命,每一个LP都有一颗GP的心。有募资能力,能干母基金的人去干GP太简单了,买买买谁不会?做母基金的人把越来越多的资金存量用在了直投上,这其实对于这些母基金的LP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这中间又少了一层成本,回收的速度也快一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头部的GP机构也开始来做LP了,像IDG、红衫等等。

曾纯:作为投资,募投管退都很重要,现在大家都把募资端放大了,其实在国内的人民币市场和美元市场是不一样的,国内的美元市场是供需两旺的,最近有几只美元基金都是超募的,而且我看到有一些新人加入的,所以美元募资相对情况是更好的。人民币基金的情况,因为前几年发展太快,现在出现一些问题,它可能会让整个行业更冷静,它可能会把有些GP赶出市场,从母基金的角度也不一定是坏事。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多数GP的反馈是几点,第一是没有诚意或者没有能力的创业者就不敢进入这个市场了,已经帮我们做了一道前期的筛选,大家对于估值已经有了更好的认知,当然伴随着过去有些项目的高估值问题也要解决。所以总体在投资方面,今年大多数GP觉得看到了企业的品质变高了,当然大家也在这个时点观望情绪会比较浓一点,会多看少动,所以大家也在分析到底是转还是折。

还有一个是管理,这也是帮助GP挤水分的过程,既然说投资上多看少动,管理上就要多花精力。管理和退出本来就是一起的,一些过去没有太在意的问题,当你在挤水分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所以现在很多GP也在忙着梳理他的资产,在考虑怎么样能够调整他的资产,所以我想这变相也推动了二手份额这个市场或者二手投资这个市场的成长。

退出也是这样的现状,现在到底应不应该退,很多人的想法也不一致,因为二级市场退的话,现在是估值的低点,而一级市场在估值的糕点,你退的话,买家也比较少,所以大家也在一个挣扎的过程。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它推动了这个行业二手市场的发展,总体对这个行业是健康和正向的影响。

张琤: 就像大家刚才所说的一样,不管是母基金还是子基金,大家一谈到募资都觉得很难,其实我觉得对于很专业的GP,不管是母基金还是子基金,只要专业能力够的话,募资并不是一件难事。

根据你过往的投资的业绩,不管是LP还是出资人,看重的还是大家的业绩以及你对整个市场的理解,以及你对每个项目的把控,尤其做投资是信息最不对称的行业,你怎么让大家觉得你的信息是对称的,而且你怎么能拨开这些云雾,能真正看到这些价值,这一点才是咱们募资的根本。

当然现在的条件确实不是像以前那么好,银行的资管也好,保险的高层架构决策也好,还有大企业、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好,对我们都是一个影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能考验真正有实力的GP。你到底能够打动这些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时候也是我们需要提升自己能力的时候。

再说回到投资,我们也看到今年二级市场价格跌得很快,当然一级市场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半年到一年时间也会有所下降。过热的投资,大家上来聊一个估值,业绩还不怎么样的情况下,这个项目的估值那么高,但是你不投,别人都已经扎堆投下去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估值在半年或者一年之中,陆陆续续一级市场会降下来。好的企业,今后有竞争力的这些项目还会是好的子基金的GP所关注的。当然,我们用更合理的价格来选择我们认为能给投资人创造更多收益的点,我认为还是合理的,这两点可能是最拷问GP,或者是说拷问母基金GP最核心的地方,当然管理和退出都是在前面两点都做好的基础上。

光大控股既是央企背景,又是香港上市公司,我们也在香港深耕细作了20年,所以我们是以跨境投资机构、跨境资产管理机构见长。光控母基金有三只,各50个亿。在上个月我们跟一个省的政府引导基金也成立了一个母基金,首期已经募集到位。

在此我也呼吁一下,在募资困难的时候,其实母基金是帮助政府、帮助大的财团能够尽快高效分辨GP的手段。我们也感受到,真正好的子基金的GP也并不是像咱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特别好的GP可能有的时候也会缺钱。它也需要咱们在投项目、投基金和对项目的扶持上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如果我们摒弃掉政府引导基金的一些流程的速度,还有咱们在选择GP的一些盲点,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现在很多政府也比较开明,愿意全资交给完全市场化管理的母基金来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子基金的GP很信任做市场化母基金的GP,政府也很信任我们,因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有很多专业数字让他知道,在选择的过程中,他们是按照这个方向来做的,既有效率又有业绩,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母基金在有一些困难的情况比较好的方向。

刚才在台下我们几位也在讨论,我们遇到的资管新规、嵌套等等的问题,我们也很想讨论一下,在母基金这个行业我们也呼吁一下,主动管理的母基金和一般的套个马甲的母基金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大家一起讨论,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投中呼吁一下,让我们的资源能够形成一个闭合圈。因为不管你投资、上市还是募资,我们要形成一个闭合圈,真正服务实体企业,把他们从很小的企业助推到资本市场,然后这个资金又回流出来,又来投资于其它的创新的小的企业,所以这样才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我们在座的也都是在这个场合里面服务这个行业里的一个一个的点,所以我们认为把每个点都做好,我们这个路径就会很顺畅,小企业、实体经济的资源、经济,以及后来的上市也都会很顺利,我们就形成一个闭环的螺旋式的上升。

钱进:目前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大家更加清醒了。资产泡沫在被逐步挤出,清醒的时候就需要更细致的踏踏实实的看事,母基金做事的时候到了。国家走到这一步,创新也是必须的,创新一定是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里能够支持到创新的那部分资金其实大部分来源于私募,而私募不管是GP还是LP,你会发现母基金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咱们可以私下做个调查,就问问GP最愿意拿的钱是谁,我相信他一定最愿意拿母基金的钱。

靠谱GP关键词:有愿景、专注、自律

张琤:第一句话应该是说选择比较靠谱的GP,这个靠谱涵盖得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细述。第二,要资源丰厚的GP,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你怎么识别信息不对称,你怎么把这个项目能给它助推上去,那你肯定自己得资源丰厚。第三,这个GP要是高效的GP。

光控母基金选择GP,一是选好行业赛道,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每个行业我们会看十几家GP,我们在里面优中选优,这是我们的方向。第二是在这里跟投,但是我们不会替代所有的GP,跟它抢生意,我们只是说在这里跟它一起,不仅我们基金投,我们还会跟投一块,我们不跟所有的子基金的GP抢生意。第三,我们选择GP的时候会跟光控协同,我们也有一些实业投资,会以我们自己的实业投资来跟大家一起协同。

曾纯:我们的主动管理规模现在有300亿左右,其中有30%左右是美元的,我们也是2014年开始美元业务的。从PSD三个角度来说,我们大概投了90个管理人,170个基金,我们从2013年开始大概做了50多个基金,有10来个是美元的,我们跟投了大概10个项目,包括昨天上市的美团,还有之前被并购的摩拜,饿了么等等。

我们做两方面的生意,一方面是围绕GP更多元、更有效地组织资产,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从投基金开始,再衍生到跟投,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某种层面形成一个更多元化的组合,我的颗粒度更细。

另外一端是围绕LP,中国的LP群体是相对单一的,不像国外那么丰满,GP、LP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需要更多元化的方式满足不同GP、LP的诉求。我们本身想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得更充分、更精细,包括我们2014年开始做的美元业务,现在也在想不仅要帮助中国人配置到全球,也能够帮助海外的投资人投中国,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关于投资什么样的GP,这个展开讲就太多了,我就说三点,第一,现在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点,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要选最好的GP,这个标准可以提得更高一点,你可能就选择1%或者千分之一的GP,这个行业是很残酷的。在这个时点我们最看重的,一是产业的能力,二是中国的模式到了技术的切换,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模式到技术切换中驾驭得比较好的GP,第三是我们之前也一直提的投什么样的基金管理人,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有愿景,二是专注,三是自律,所以我们希望投到有愿景、专注而自律的、致力于长期发展的投资机构。

专业积累+产业资源 GP的新基准

李忠桦:招商局创投只有50亿的人民币和美元的基金,我们这个钱是可以滚动投的,我们成立才两年多,已经投了28个基金。我说说我们怎么选GP,大的GP怎么判断,估计大家都一样。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有两个加分点,如果你是我们想投的行业,只要跟招商局主业强相关的,一定是在我们这边排的优先级比较高。

第二是我们特别看重投后,所谓的投后可能还不是看你帮他找什么人、补齐团队、募资,我们看中这个GP特别喜欢帮他的项目去提升业务的。我们有一个KPI是我们投的所有的东西有多少是跟我们主业发生了合同关系,就在这个KPI下面,我们非常喜欢我们投的GP带着他的企业找我们的资源跟他对接。所以我们比较喜欢行业和招商局主业相关的,另外是我们特别喜欢投后疯狂帮项目对接业务的。

刘昊飞:盛景母基金是一个企业家母基金,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母基金。企业家母基金是因为我们出资人里面90%以上都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大股东、决策人,他们出的资金量占到了我们母基金资金量的70%,所以是一个企业家母基金,他们对股权、创新渴求度是比较高的。

叫全球化母基金,是因为我们不止在中国投资,我们的目的是投资到全球的创新前沿,所以我们在硅谷,以色列都进行了充分的布局,包括在硅谷投资了一些全球最顶尖的VC,这是我们全球化的母基金。

我们的投资偏好要讲的有很多,我想归纳归纳再归纳,其实就是追求三个字——确定性。因为面向未来的决策是一个10年的决策,投任何一个GP的时候,我们不认为是一个5年的决策。因为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7年时间这个基金是退不出来的,我们面向美国投资的基本上是12年到14年的周期,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很长周期的决策。长周期决策里面,保证我们持续获得我们所希望的这样一个回报的前提,其实就是确定性,所以我们所有的决策的出发点是围绕这个来进行工作的,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非常明确的,而且参照了中国的创投行业、私募股权行业过去十几年发展的特色,也参照了美国40年的整个硅谷投资的发展特色,和以色列鼓励科技发展、科技创投的成功经验,我们形成了一套方法论,这是我们的特点。

我们也做直投,但是我们直投比较窄,有两个比较大的特色,第一,我们以早中期直投为主,不是以投后期的大项目为主,同时以硬核科技和产业升级为主,因为我们6个合伙人里面有5个是学工科的,有三个是清华和斯坦福背景的,有这样的校友群体,我们实际上也是服务于产业升级的过程,甚至我们有些项目是用联合创业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我们充分把我们的智力资源、认知的资源进行变现的,是符合我们自己特点的一些投资方式。

李晔:金晟是市场化的母基金,我们的目标就是致力于以专业化的团队和手段来为投资者获取股权市场的长期回报,我们选子基金的标准方面,我们希望尽量获得以下几个组合:第一,我们看中研究驱动型的团队,最好是聚焦在某一些产业链上。第二,我们希望GP团队有一定的产业链上的资源,这个资源对他的投资、投后、退出都有所帮助。第三,我们在不确定性中以较大的概率寻找确定性。

胡焕瑞:熠美投资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我们起源于欧美,包括我们的LP和我们投资的项目,我们的LP基本上都是欧美的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等等,这么多年我们积累了20多个机构的LP,都是长期的合作伙伴。我们投的项目是全球布局的,我们在资产配合上,不同资产种类之间我们会进行一个调配,这是我们的特色。

我们是经历了长周期市场考验的,我们在全球三四十年的历史,经历了几个周期,这是相当重要的。经历了几个起起伏伏的周期,经历了市场的历练之后才能沉淀下来行业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

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比较稳健的,我们全球的管理资产累计在100亿美金左右,人民币我们是2010年底开始做的,到现在80亿左右,从规模上还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平台。

我们这么多年深植这个行业,是靠人精耕细作做出来的,从人才积累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我们也是需要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带起来的,所以把事情做好还是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我们从投资方的选择来说有几个特色,第一是我们关注的几大领域,包括大健康、大消费、TNT等等领域,我们从天使到早期都会配,但是从传统来说,我们的最强项还是在早期成长的基金,规模不要太大,这样的基金的回报会更好一些。

还有就是我们在这里面,一般来说30%的资产会配到大平台上的老兵出来单干的项目,这些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团队,头三期的业绩是非常好的。我们整个资产有30%是做了跟投,这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

在选GP方面跟各位都差不多,可能只是描述方式不一样,其实就是要求专业、专注。

肖枫:我们的投资决策还是比较谨慎的,过去两年出手还是比较快的,我们从2017年1月份正式开始运作,到现在已经形成投决的有70多家基金,签约的有60多家,立项的有150多家,所以我们整体的布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刚才也提到判断这个行业大的发展趋势,最近在进行重组和洗牌,过去一两年我们的投资主要还是围绕几个点,在主要的基金管理人当中,我们要识别几个特征,第一是要高度专业化,第二是要特别注重管理,是强管理型的,第三是赋能型或者是强资源型的。

我们的管理既包括中后台的体系性的对接,也包括投后对于被投企业,在早期阶段参与输出管理经验或者是管理技能。围绕这三个特点,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从国际到国内现在都在出现,去年我们看到一个大的统计数据,有一个大的趋势,去年在北美市场有产业背景和企业背景的VC的总投资金额已经从大概三四年前的个位数达到去年的20%。

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做大型并购的,有产业化大型并购的占比和出资占比已经占到了全行业投资基金的70%,所以这个产业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因为它同时具备刚才说的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强管理的能力,还有资源赋能的能力。

所以我们也逐步地看到国内领先的新经济的巨头,包括一些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创设和发起自己的一些直投基金,这个目前也演变成我们的一个比较关注的重点,当然这里面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有利益冲突的问题,公司管制的问题,以及跟自己的母体的策略和基金本身的策略,服务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服务于股东、服务于LP有一些利益的问题,如果把这些利益问题进行很好地解决,接下来产业化的投资在国内也会有一波好的发展。

钱进:我简单说一下紫荆资本的情况,我们是2013年成立的,我们是投行业、投VC的母基金。我们做几件事,第一是连接LP和GP,第二是为LP服务,帮他们挣钱,第三是给GP赋能。我们挑GP的方式跟前面各位说的都差不多,但是我们可能做得更极端一点,我们极端到要限定在细分行业的龙头基金,你要坚持住这件事做到5年以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