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民航业:建设质量与服务保障能力正“齐头并进”

[2018-01-03 15:06] 来源:中国网 编辑:沐瑶  阅读量:16867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民航业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表示,2017年,民航业建设质量与服务保障“齐头并进”,基本建设提质增速,真情服务便民贴心,......

民航业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表示,2017年,民航业建设质量与服务保障“齐头并进”,基本建设提质增速,真情服务便民贴心,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为何能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展望2018年的民航业,有哪些新目标和着力点?

质量提升,多项突破

2017年,民航多项“大国重器”在国际上展示“雄姿”。5月,中国首款具有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10月,ARJ21-700飞机103架机降落在山东东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国产民机上应用试飞并取得成功;12月,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C919大型客机逐步拉开全面试验试飞新征程。

据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介绍,C919完成首飞后,还将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以及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2018年,大飞机试飞有望真正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大国重器的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苦战攻关和创新思路。几十年没休过年假的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C919大飞机科研团队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等100多项关键技术,强化了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能力;创新发展思路,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吸收国内外一流企业成为供应商,推动起落架300M钢等特种材料制造和工艺体系的建立,促进钛合金3D打印、蒙皮镜像铣等绿色先进加工方法的应用,带动了民航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2017年,航空货运量增长强劲,货邮周转量同比增长9.6%,国际航线货邮周转量和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13.3%、14.3%。1至11月份民航全行业实现利润692.8亿元,同比增长16.4%;1至11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692.8亿元,同比增长16.4%。

民航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通过调控东部繁忙地区航班量,适当放宽西北、东北、内蒙和新疆地区增量,落实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补贴26亿元,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宣部部长李忠良认为,民航业在2017年拥有多项突破,一方面原因在于民航局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了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和组织实施体系,通过“一二三三四”工作思路即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打造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另一原因是改革措施扎实落地,分解到2017年的158项改革举措已完成148项,调整民用机场收费标准,全面开放民航设计市场,正式成立全国集中统一管理的适航审定中心;民航局局属建设类企业改革重组取得实质性突破,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行业协会脱钩等领域改革均取得成效,释放改革红利。

2017年,民航国际合作开创了新局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航线203条,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23.9%、38.4%;航权开放取得新进展,与立陶宛、马其顿建立民航联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新西兰等国大幅扩大航权安排;适航审定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美《适航实施程序》正式签署,双方航空产品实现全面对等互认。

“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民航国际化的主要前提。基于国内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加大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国际航权谈判力度,特别是航权开放幅度与范围的谈判,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积极补充宽体机机队并大力拓展中长途国际航线;随着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市场出售产品和服务、主导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格局的能力增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升级,航空需求将继续释放,民航国际化步伐将继续前进。”李忠良分析说。

服务改善,永不懈怠

2017年,民航业服务能力改善,交上这样一份“成绩单”:全年航班平均正常率71%,其中11月航班正常率达84.59%,为102个月以来新高。民航通信网、东西部地区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工程全面启动,60多个空管工程通过行业验收;新辟航线78条,新增航路里程10360公里,新增管制扇区27个;全国216个机场飞行计划实现集中处理,44个管制塔台实现数字化放行和数字通播。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继承认为,服务保障能力之所以“成绩斐然”,原因在于通过开展“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建立航空公司运营、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成30家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推出服务评价、旅客投诉等APP平台;强化技术手段支撑,建成统一运行的监控和流量管理平台,大力推进CDM(协同决策系统)系统与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建设对接,民航气象大数据共享与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这些举措都为提升服务体验提供了动力。

民航业正永不懈怠地提高服务水平。为了回应乘客呼声,去年9月,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表示,根据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的研究成果,中国民航将放宽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随着《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的印发,未来将把京津冀打造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空铁联运、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以枢纽建设为龙头,正在打造基于功能定位的机场网和航线网:以首都机场和北京新机场为核心,正在推进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等建设,研究建设北京新机场至雄安高速公路。

增强保障,政策发力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大国。虽然民航业在过去的一年取得突出成绩,但是深化民航改革工作难啃的硬骨头仍然存在,空域资源、地面保障资源、人力资源不足,适航审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需补齐,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民航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航空需求的能力仍然不足,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冯正霖认为,关键要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军民合用机场保障能力等方式持续提高地面资源保障能力;通过大力推广PBN(基于性能导航)、EVS(增强视景系统)、跑道状态灯、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等机场新技术,积极推进民航数据中心建设等方式持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通过加强民航各专业专家库建设等方式持续提高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李忠良表示,从政策角度出发,应抓紧修订支线航空补贴和中小机场补贴管理办法,加快改善支线航空发展环境;通过发挥地方政府对支线机场建设与运营的主导作用等方式加快提升支线机场保障能力,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课题研究,加快推进基本航空服务计划;需要进一步建立独立的通航规章标准体系,创立包容的通航行业监管模式,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程序。

“2018年要努力建设高质量民航业,下大力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冯正霖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