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爱管闲事”农民捡回流浪老人 一照顾就是7年

[2016-02-19 11:3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  阅读量:18991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河南有个“爱管闲事”的农民家庭,在桥下“捡”到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却当成亲人赡养起来,一养就是7年。7年间,为了圆老人回家的梦想,一家老少齐动员,奔波多省为其寻亲。...

  2006年冬天,在宁柘公路上的一座桥下,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农民白智超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冻得几乎丧命的老人。白智超试图和老人交流,老人目光痴呆,根本不答话。

  听村里人说,这位老人是外地人,一直住在宁柘公路旁的史路口桥下,已有一年多。

  白智超一阵心酸,最终决定把老人留在家中,一边照顾老人,一边为他寻找家人。几次三番的沟通,老人只知道自己姓郭,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印象。

  时间长了村里的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老人看上去是精神病人,保不准是逃跑的杀人犯。亲戚邻居都竭力劝白志超赶紧把人送走。

  可老人能去哪儿呢?再回到桥下等死吗?哪儿才是他的家?一连串的问号之后,白志超一家人决定继续照顾老人。可谁也想不到,这一寻就让白志超苦苦寻找了七年。

  刚来白家时,老郭吃饭不知饥饱,生活不讲卫生。白智超妻子王荣花担起照顾老人起居的重担,“老郭经常尿床、尿裤子,有时候脱下来给他洗洗,有时候就给他再买一条裤子,再换一床被子。”

  王荣花回忆说,由于老郭的牙齿掉光了,她经常给他炖鸡蛋膏吃,老郭俨然成了白智超家中的一员。

  转眼到了2010年,白智超夫妇到柘城跑运输生意,照顾老郭的担子就落在了刚过门的儿媳王华筝身上。虽然王华筝是个年轻时尚的姑娘,却一点也不嫌弃老郭,她从公婆手中接过 “接力棒”,洗衣、做饭、看病,对老郭照顾得无微不至。

  漫漫寻亲路 连起冀豫两家人

  平日里,白家人看老郭精神好多时候,就试图帮他回忆自己的信息。“想家不,他说想家。家是哪儿的?他却说不清。”直到有一次从老郭嘴里得知他家住“后牛村”,白家人如获至宝,开始了曲折漫长的寻亲路。
[!--empirenews.page--]

  上网一查,全国有好几个后牛村,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都有相同的地名。随后的几年,白智超趁着去外地的机会,就四处打听“后牛村”。

  有一次,白智超他带着家人和老郭驱车200公里去安徽涡阳。在当地派出所,得到查无此人的信息后,一位民警对白志超说,不行的话,就把老人送到流浪汉收容站吧。白家人舍下老人,又把老人带回了家。

  2013年的春节,老人的记忆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打开,在举家团聚的节日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老人的心头。

  白家人看出了老郭的心思,一遍一遍地问他,帮他回忆家人的信息。终于,老郭说出了“郭淑芳”几个字。这让白家人意识到,无论想什么办法,在他的有生之年圆了他归家的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3月2号,石家庄110传来回音,一个来自河北栾城县后牛村的电话给白家带来无限惊喜。打来电话的,正是老郭的妹妹郭素芳。

  这个找了哥哥将近8年,眼泪几近哭干的老人,不敢相信哥哥郭福寿还活在世上。第二天的早晨,郭淑芳连夜赶到了宁陵,终于见到了阔别8年的哥哥。

  郭淑芳说,她大哥名叫郭福寿,65岁,智障,至今单身。走失以后,一家人走遍了石家庄周边的地方寻找,多年寻找无果,她就想,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大哥了。

  白家人终于圆了两位老人的心愿,老郭回家了,说不完的感激话,道不尽的感恩情。老郭要走时,当白智超握着他的手,问他还想不想这里、会不会回来时,老郭瞪大眼睛,答道:“来!”

  河北到河南,不是一条河的距离,是两个省的距离;河南到河北,有了爱的桥梁,就没有了距离。

  今年5月白智超家庭作为河南省获此殊荣的四个家庭之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礼,作为河南省“最美家庭”代表上台领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