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富故事 > 正文

编席销往国外:“扫把草”成了“致富宝”

[2016-02-19 12:3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  阅读量:9305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2016年伊始,比利时的商人就上门来订购篱笆了,家住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刘屋组的村民老刘和老伴又要加快织席的进度了,开心的山歌随口而出:“家乡有了好资源,识发展就得钱,国家政策来扶持,脱贫致富定实现。”...

  老刘告诉笔者,从2014年开始,他家靠编席和种植席的原料,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

编席,扫把草,致富宝
网络配图

  老刘用来编席的原料就是光坡镇满山遍野随处可见的一种小灌木,俗名叫“扫把草”,本地人喜欢用来扎成扫把,拿到市场上去卖也就是每把10元8元的收入。

  但“扫把草”到了老刘的手里,就成了致富的好东西了。

  这“扫把草”,学名叫岗松,它的作用可大了,枝干用来编制篱笆工艺品,产品出口外销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此外,它的叶子可以提炼岗松油及打粉,为生产肤阴洁、蚊香等医药产品提供原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扫把草”转身就变成了“致富宝”。

  光坡镇以光坡、红沙、栏冲三个村为核心,建设岗松资源培育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建设村级编制加工集中区2个,示范户200户,老刘家就是其中一户。
[!--empirenews.page--]

  2015年,港口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按照“改革、稳定、规范、服务、发展”的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大力发展岗松种植,并大力扶持防城港市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岗松改良种植;宝兴公司申报广西林下经济资金扶持项目面积2000亩,自治区已下达扶持资金25万元,目前已全部顺利完成。

  光坡镇得天独厚的岗松资源为该区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岗松产业的经营模式,拓展到该区各镇村,辐射带动了广西市各县(市、区)引导农民扩大岗松种植60000亩,指导发展家庭编织加工点200个。

编席,扫把草,致富宝
网络图

  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林业持续发展、环境美化,生态平衡。

  这几天天气晴好,老刘和老伴又在自家门口专心致志地织席,年过花甲的老刘边织边唱着山歌:“织席好呀织席好,织席工作好自由,一年四季无淡日,算来日日有钱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