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2017-05-22 19:4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如思  阅读量:16790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张旭光大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成员自从流动性趋于收紧之后,R007均值以每季度约30bp的速度上升。我们相信,2017年Q2较Q1的上升幅度也会保持于这个水平。2016年以来,10Y国开对于R007的弹性是100%(即R00......

张旭

光大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成员

自从流动性趋于收紧之后,R007均值以每季度约30bp的速度上升。我们相信,2017年Q2较Q1的上升幅度也会保持于这个水平。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2016年以来,10Y国开对于R007的弹性是100%(即R007每上行10bp,10Y国开也会跟随其上行10bp)。事实上,比较 2016年收益率低点至今的上升幅度,也会发现R007和10Y国开的涨幅相同。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同样, 17Q2内10Y国开的均值亦可能较Q1上行30bp。17Q1的均值为4.0%,那么Q2均值很有可能会上行至4.3%的水平。

由于收益率存在自然波动率,因此从4月23日至6月末的这段时间内,收益率大概率会从上向下碰到4.20%。事实上,这一点很快得到了验证:4月24日10Y国开达到4.21%,之后快速回落至4.20%以下。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 逻辑不改变

我们仍然认为在海外主要央行退出+国内货币政策趋紧+金融监管趋严+当局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提高的大背景下,长短端利率均会趋势性上行。在17Q2和Q3内,债券市场很难有像样的趋势性机会。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也正是因为这个逻辑,1个月前提出的点位“4.2%安全,4.3%加仓”不再适用了。事实上,17Q2的均值为4.3%和收益率趋势性上行这两个命题结合在一起,就是说6月的均值会超过4.3%。

现在买不买?

目前,10Y国开处于4.3%的水平,有越来越多的卖方看多,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配置的好时点。从中长期的逻辑看,收益率长端仍会趋势性上行。从短周期来看,当前的4.3%相当于1M前的4.2%,顶多可以说是安全,但配起来又很尴尬。

事实上,当前利率品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也处于低位。为了剔除资金成本季节性波动的效应,我们使用其年初以来的累计均值进行研究,对应的10Y国开收益率也使用相同的口径。目前,两者之间的利差仅仅为90bp,而3月收益率大幅下行之前的利差为110bp。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大家看多的原因是判断经济走弱,货币政策将被迫放松,此时可提前配置。“经济差-货币松-提前配置”是一个非常深入人心的逻辑,但又总是被证伪。例如,去年10月份市场与人行“掰手腕”时,多方的主逻辑即为此,但之后的结果是长端恐慌性上行。(部分投资者认为现在10Y国开的绝对值高于16年10月,所以不会重蹈覆辙。但是,虽然长端上了不少,但是资金成本也在同步上,所以从利差上看当前与16年10月的情况具有可比性。)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事实上,自从“去杠杆”之后,每次长端和短端的背离(短端上长端下),都是以长端的报复性上行为结束。例如今年3月下旬时,长端利率品处于相对高位,市场预期MPA的影响不具有持续性,因此收益率开始快速下降(虽然短端一直在上行)。但是,4月中旬开始收益率再次快速下行。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从理论上讲,“经济差-货币松-提前配置”的逻辑本身没有错,但是在实际运行时遇到了新的挑战:

1、“去杠杆”和“强监管”是主旋律,当局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提高,因此经济下行并不一定对应于货币政策宽松。

2、出于对汇率和外储等因素的考虑,人行不一定希望在主要央行退出宽松的进程中独自宽松。

3、监管政策仍在不断落地,因此对收益率长端的压力会长期存在。

所以,我们坚持认为今年10Y国开的收益率会趋势性上行,2Q、3Q、4Q的均值分别为4.3%、4.5%、4.5%。但是,正如上篇报告所表达的那样,今年10Y国开好说不好做,只适合我们卖方纸上谈兵。对于买方而言,还是用隔夜套CD更为实在。

可怕的预期差

到现在为止,很多重要的监管文件都还没有落地,但是“监管高于预期”和“监管低于预期”的观点已经在市场中经历了好几个轮回。而“监管高于预期”和“监管低于预期”的准确说法也只是“现在预期监管将高于前期的预期”和“现在预期监管将低于前期的预期”。仔细想想,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事实上,监管从来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强监管的目的是缓释掉存量风险,同时防止风险被意外引爆,所以监管层的态度一直是“(让市场)生不如死但是还死不了”。只有“生不如死”时市场才会有动力缓释风险,“(让市场)死不了”又可以防止风险被意外引爆。(这里我们无意于贬低监管者且认为监管者做得非常成功。)

相对于时松时紧的政策而言,持续地让市场感到压力可以让我们一直处于“生不如死但是还死不了”的状态,这也是监管者的目标。事实上,监管政策的力度是市场承受能力的增函数:市场承受能力越大政策力度就可以越大,迫使市场更有效地去杠杆;市场快要承受不住时,人行和监管就会进行主动进行对冲。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在理想状况下,我们会看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承受能力弱,监管力度就轻;承受能力强,监管力度就大;结果是市场的走势相对平稳。但很可惜,这个机制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噪音:预期差。预期差带来了波动,其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市场:

不得不防的预期差,债券市场风险暗藏

渠道1(投资者渠道):当市场过于乐观时,收益率会偏离其合理水平,当预期被纠正后,收益率就会反弹。例如从2月下旬开始,市场就普遍认为“监管低于预期”,因此3月下旬收益率开始下行。但是,4月份银监会的一系列文件落地后,市场终于意识到之前的预期过于乐观,收益率又在恐慌中快速上行。

渠道2(监管者渠道):政策力度是市场承受能力的函数,过于乐观的市场会推动收益率下行,这促使监管者认为市场对于政策的承受能力良好,从而加大政策力度。之后,市场终于意识到预期差的存在并开始下跌。但是,此时的政策力度已远超之前,因此市场波动的幅度也会更大。

事实上,去年10月市场与人行“掰手腕”就体现出这一渠道的传导。10月中旬开始,货币政策收紧,资金成本上升,但是市场认为短端迟早会下行,因此仍然不断配置。人行观测到长端一直在下,所以不断提高政策力度。直到最后,市场意识到了预期的偏差,信心开始崩溃,结果是长端利率的快速上行。

在市场的波动中,监管还是预期差所造成的影响更大?显然是后者。一个政策经历了大半年才出台,而且监管者通过一次次的吹风不断释放政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将市场的波动归咎于人行和监管。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监管政策,而是预期差。当市场开始普遍认为“监管低于预期”时,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反而更大。

结论

我们的逻辑依然没有变化(甚至不用微调)即认为10Y利率品会趋势性上行,2Q、3Q、4Q的均值依次为4.3%、4.5%、4.5%。

既然收益率将逐步上行,那么1M前提出的点位(如4.2%、4.3%)必然不会再适用,这也是当初我们在报告中一直强调“短期内”的原因。当前10Y国开在4.3%的位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卖方翻多。但在我们的逻辑框架中,当前的4.3%仅相当于1M前的4.2%,且期限利差也不足,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个配置的好机会。

事实上,对于买方而言,更为实用的策略仍为配CD并用隔夜加杠杆。杠杆率原则上越大越好,决定于各家机构的融资能力以及未来净赎回的压力。

市场的多方主要是基于“经济差-货币松-提前配置”的逻辑,但问题是这个经典的逻辑遇到了新挑战。自从去年8月开始去杠杆以来,“经济差-货币松-提前配置”的逻辑从来没有奏效过,最终长端利率都会报复性反弹。(最残酷的那次是2016年的10月下旬。部分投资者认为现在10Y国开的绝对值高于16年10月,所以不会重蹈覆辙。但是,虽然长端上了不少,但是资金成本也在同步上,所以从利差上看当前与16年10月的情况具有可比性。)

年初以来,卖方们一会儿传“监管高于预期”,一会又说“监管低于预期”。但实际上,监管态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一直保持“(让市场)生不如死但是还死不了”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变的恰恰是我们市场自己(的预期)。过于乐观的市场预期,会通过“投资者渠道”和“监管者渠道”为市场带来潜在的风险。

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监管政策,而是预期差。当市场开始普遍认为“监管低于预期、利空出尽时,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反而更大(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