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产业 > 正文

成都生态农业新场景来了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在公园里

[2021-07-04 11:49] 来源:中新网 编辑:叶知秋  阅读量:18515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成都生态农业新场景来了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在公园里今年4月,环城生态公园收获第一批农作物本报资料图片两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让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成就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后,打开成都天府绿道规划,景观......

成都生态农业新场景来了 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在公园里

今年4月,环城生态公园收获第一批农作物 本报资料图片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让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得以旱涝保收,成就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后,打开成都天府绿道规划,景观农业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细看环城生态公园提出的“5421”体系,其中的“1”——10万耕地的景观农业占比不小。环城生态公园正依托城市环境的建设格局,打造田网、渠网、农业观光网。

7月,环城生态公园内的早春玉米陆续开始收割。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成都天府绿道文旅集团农业项目主管徐凯,在他看来,环城生态公园正在打造的大城市近郊农业生态体系不仅能够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还将源源不断地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无序撂荒到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供农产品供应 还能改善城市周边环境

徐凯还记得3年前,刚到环城生态公园农业带时的情景。

“都是撂荒地,有些土地上还有建渣,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土层厚度满足不了耕种条件。许多原有水渠已不复存在,排洪排涝也是问题。”徐凯告诉记者,环城生态公园农业带原本细碎的农业生产格局既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也无助于形成农业生态景观,杂草丛生、缺乏规划的耕种条件限制了农产品做大做强。

随后,环城生态公园采取多种方式恢复耕作层,把有生产能力的土壤翻上来,保证土壤厚度达到20-50厘米,并通过机械及人工措施移除建渣和碎石,同时采取种植固氮类植物并施加有机肥的办法恢复土壤肥力。徐凯表示,前期每亩地大概施了3吨有机肥。同时,还按照规划安排,新修排水渠、排洪沟,满足雨季的排水需要。

徐凯介绍,2020年环城生态公园提出建设5.83万亩高标准农田,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

在他看来,环城生态公园内的生态农业打造已经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通过农业建设提升环城生态水平,将原本散乱、没有景观效益的农田连接成片,让规模化的种植与规模化景观相统一。二是通过打造生态农业,改善了城市周边的小环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气候,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产出农作物,为成都及周边的粮食、蔬菜供应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科研种植……

现代农业综合体系 释放更多社会、经济价值

“环城生态公园是距离成都市中心最近的高标准农田。”

徐凯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为环城生态公园的场景营造带来更多机遇。

今年5月,一场“插秧摸鱼”活动在江家艺苑内的稻田开展,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远远超出稻田能够容纳的人数。

今年6月,环城生态公园青龙湖片区外侧的农业区内,打造完成的特色农庄成为大批市民周末休闲的选择,认养作物、共享农庄等新鲜玩法开始兴起。

事实上,环城生态公园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经济性、观赏性与科普性并重。通过农民丰收节、农田艺术节、农耕体验活动、认种认养活动等主题活动,独特的都市农业正为环城生态公园带来更多的新业态、新场景。

环城生态公园还在与成都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在江家艺苑公园外的绿道农田上种植藜麦等农作物。

“在绿道范围内种植有科研意义的农作物,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还能呈现不一样的农业景观。”徐凯介绍,环城生态公园尝试植入“农业+科技+转化”“农业+创意+旅游”“前店+后场”等新形式,实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家庭农场体验等农村新经济集群发展,构筑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驱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现代农业的打造过程中,环城生态公园也在利用订单式合作、采购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生产更多优质农产品、解决更多劳动力。

谈到3年多的努力,徐凯在欣慰之余也充满期待。

“过去被撂荒的农田正重新焕发生机,一幅壮阔的大地景观将在成都市民面前展开。”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王培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