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新三板挂牌尚不足一年永升物业重组后拟赴港上市

[2018-08-20 07:52] 来源:中国网 编辑:余梓阳  阅读量:17061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三板的融资功能较低,2017年以来交易下滑情况较为严峻,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等不及的企业会选择换赛道,而且,相比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的名头更加响亮(有信誉度和扩大名气的作用)。近日,旭辉控股集团(代码:00884.HK)旗下永升生活服务集团......

新三板的融资功能较低,2017年以来交易下滑情况较为严峻,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等不及的企业会选择换赛道,而且,相比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的名头更加响亮(有信誉度和扩大名气的作用)。

近日,旭辉控股集团(代码:00884.HK)旗下永升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升生活”)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值得一提的是,旭辉控股集团旗下物业公司永升物业,曾在新三板挂牌。该公司2016年11月8日完成改制,2017年4月14日在新三板挂牌。挂牌期间仅成功进行一次融资,募集的1.04亿元资金用于公司信息化建设。挂牌不到一年,永升物业就在2018年3月9日终止挂牌。

4月16日,旭辉控股集团注册成立了永升生活并进行内部重组,重组后永升物业成为永升生活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永升生活为赴港上市实体。据了解,永升生活拥有三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对非业主的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占比在60%以上。

另外,永升生活目前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Elite Force Development、Spectron、Best Legend及Wise-man Development分别拥有永升生活股权约39.29%、29.46%、25.62%及5.63%。

那么,永升物业为何要挥别新三板?永升生活是什么样的企业?

离开新三板

有媒体称,在新三板上市,永升物业未能如期打通融资渠道。手中无钱,前景难言,成为了永升物业出逃新三板的主要原因。

挂牌新三板期间,永升物业曾先后宣布收购宁波永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出资300万设立蚌埠永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350万与山东金鲁班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山东鲁班永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而上述多项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为永升物业的自有资金。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从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新三板的融资功能较低,2017年以来交易下滑情况较为严峻,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等不及的企业会选择换赛道,而且,“相比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的名头更加响亮(有信誉度和扩大名气的作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初,旭辉集团就宣布计划5年内培育5家上市公司,着力培育“房地产+”的业务。如今看来,永升生活的赴港上市也是其战略规划的一环。

如今,包括永升物业在内的永升生活赴港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上市集资所得款项的用途是寻求战略性收购及投资机会、建立智能社区、开发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补充营运资金等。其中,物业管理的收购目标包括住宅物业、医院、学校、商业及办公大楼,同时永升生活还将收购社区教育、社区零售服务、社区老人护理等社区产品及服务,与业务伙伴共同投资物业管理产业基金,这将有助其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及服务供应。

大客户是大股东

据招股文件,永升生活中物业管理服务占比在60%以上,物业管理服务涵盖住宅及非住宅物业,2015年末,永升生活在管总建筑面积为977.6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3月底,在管总建筑面积约3050万平方米,共为34个中国城市逾16.9万名住户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其中67.8%收入来自旭辉集团旗下物业,32.2%则来自第三方物业开发商。

2015年-2017年,永升生活收益分别为3.34亿元、4.8亿元、7.25亿元,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7.33%。而截至2018年3月31日,永升生活2018年一季度总收益为1.98亿元,同比增长47.4%,纯利为1350万元,同比增长20.5%。

不得不说,永升生活能有如此增长,其大股东旭辉集团(旭辉控股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功不可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永升生活对旭辉集团的过于依赖也有一定风险。

2018年一季度,旭辉集团为永升生活第一大客户,同时持有永升生活第三、四、五大客户的股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永升生活的独立性堪忧,大客户的控股地位和议价能力它无法控制,另一方面,旭辉控股集团同样是港股上市公司,也要考虑自身的盈利水平,永升生活能一直这么高速增长下去吗?

值得一提的是,永升生活近年来应该有在调整大客户的比例,在2015年,旭辉集团贡献收入占比达到96.2%,其后一直降低,从2016年的89.36%、2017年的71.4%降至2018年一季度的67.8%。

此前,天风证券在物业服务行业的研报中表示,假设物业收费标准维持2016年水平不变,保守估计2023年物业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将接近万亿元。

一位上海的私募从业人士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本人比较看好物业公司,“投资最害怕的是‘不确定性’,相比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房产行业,物业公司潜力更大,只要业绩优良,战略文化合适,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该人士同样表示,目前国内的物业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Choice金融终端时发现,港股上市的物业公司仅有十家,此外还有近60家物业管理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